相传,19世纪末,浙江宁波鄞县青年裁缝张尚义因为海难流落到日本横滨。不久,他借助修理横滨的俄国、荷兰人西服的机会,了解了西服的结构,绘制了西服的样板,并自己制成第一套西服。不久,凭借这一手艺和低廉的价格,张尚义在横滨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张尚义获得成功后,追随张尚义到达日本的不少鄞县和奉化人都掌握了西服的缝制技术,并在上海形成了一个依靠缝制西装谋生的裁缝群体,日后称为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技艺和自身的特色。
红帮裁缝的学徒拜师需要师傅或者店主的亲戚担保,学习时需要苦练各种基本功以提高用针的速度和力度。在拜师期满后,还需要练就量、算、裁、缝等一系列技术。
红帮裁缝制作一套西服需要130多套工序,其中绝大多数的缝制需要手工进行。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概括,形成“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标准”。“四个功”指在裁减、手工缝制、缝纫机缝制和熨烫时应当注意的四个要领。“九个势”指西服的不同部位应当制作成的形状。“十六字标准”则指衣物穿着在人身上妥贴的标准,使得服装能够合身,还能够掩盖人身体的缺陷。
红帮裁缝是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以浙江奉化和鄞县一批裁缝为代表的,缝制西装见长的宁波裁缝的总称,是宁波商帮的组成部分,曾经为孙中山缝制第一套中山装。